第二章单元测试答案
1. D. 前者是动态的,后者是静态的
解析:进程是程序的执行实例,具有动态性;程序是静态的代码集合。
2. A. 程序顺序执行时的封闭性
解析:顺序执行时程序独占资源,不受外界影响。
3. D. 就绪->阻塞
解析:就绪态进程尚未获得CPU,不可能直接转为等待资源的阻塞态。
4. A. 不管系统是否支持线程,进程都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
解析:线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,进程始终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。
5. A. 就绪状态
解析:就绪态可由运行态(时间片用完)或阻塞态(资源就绪)转换而来。
6. 唤醒
解析:阻塞态→就绪态需通过唤醒原语(wakeup)完成。
7. B. CPU
解析:就绪态进程只缺CPU资源,其他资源均已就绪。
8. A. 等待协作进程的一个消息
解析:阻塞态是因等待I/O、消息等非CPU资源。
9. B. PCB
解析:进程控制块(PCB)记录进程所有管理信息。
10. 阻塞
解析:通过阻塞原语(block)使运行态转为阻塞态。
11. 命令
解析:操作系统提供命令接口(如Shell)和程序接口(如系统调用)。
12. A. 就绪状态
解析:分时系统中多数进程处于就绪态等待时间片轮转。
13. C. 仅Ⅰ和Ⅲ
解析:用户登录和启动程序会创建进程,设备分配不创建。
14. 异步性
解析:进程执行因资源竞争而不可预测,呈现"走走停停"。
15. C. 共享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
解析:同进程的线程共享地址空间,但各有独立栈和寄存器。
16. B. 线程、进程
解析:线程是调度单位,进程是资源分配单位。
17. D. 被高优先级进程抢占
解析:运行→就绪的典型场景是时间片用完或被抢占。
18. A. 信号量机制既可以实现进程同步,又可以实现进程互斥
解析:信号量能解决同步(时序协调)和互斥(资源独占)问题。
19. PCB
解析:操作系统通过进程控制块管理进程。
20. B. 发送原语和接收原语
解析:信箱通信需要send和receive原语。
21. 阻塞
解析:通过阻塞原语主动放弃CPU。
22. A. 静止就绪
解析:实时系统中,紧迫任务可挂起(静止)非关键进程。